作者系上海大学拉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8年5月,为了挽救不断贬值的比索和打击通货膨胀,阿根廷央行在8天之内三次加息直至40%,引发全球关注。这使笔者想到了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因此,重读《阿根廷危机反思》一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对理解最近发生的汇率危机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阿根廷危机反思》是由江时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致力于分析阿根廷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特点与影响的重要著作。
在分析经济爆发的根源时,孙杰以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切入点,认为其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把国内经济增长的基础建立在关税保护和国内市场上,该模式的固有缺陷与80年代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使阿根廷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美元的持续升值和国际资本外流成为使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房宁深入地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涵并阐述了其对阿根廷的重要影响。1989至1999年卡洛斯•梅内姆担任总统期间,阿根廷政府实行了以对外开放为先导的、以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计划。梅内姆政府取消进口限制,推行贸易自由化,扩大了阿根廷的进口却对出口造成损害,进而又冲击了阿根廷部分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私有化虽然有效地吸引了外资,但这些资本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投机资本为基础的,随时可能流出,加剧了金融动荡的风险;此外,大规模私有化导致国内实际工资普遍下降,进一步从总体上弱化了阿根廷经济;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抬高了生产和劳动力成本及出口成本,使阿根廷商品很难与采取浮动汇率的其他拉美国家竞争。
基于以上的分析,房宁认为,外资进入和开放不等于经济增长;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很可能造成财富分配不均,需要施行有效的社会政策;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依然要重视发展和保护民族经济,防止和减弱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阿根廷危机能够给中国的发展提供哪些启示是贯穿该书的重要线索。江时学作出了总结:第一,在全球化时代,汇率成为联系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经济的重要纽带,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十分重要;第二,提高财政稳健度是维系经济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汇率制度僵硬和外债负担沉重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危害性更加明显;第三,必须注意利用外资的规模,在外资源源不断流入的时候,还应该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将其投入生产领域;第四,政治稳定是加快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避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最后,私有化不是抵御经济危机的“防火墙”,在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里适当的国家干预往往十分必要。
从2001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至今已有17年时间,今年5月阿根廷汇率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再次折射出这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马克里总统虽然积极地拓展对外贸易,但是关税保护还十分严重,国内产品的竞争力不强;金融开放使阿根廷的金融稳定性受制于其他国家,成为国家稳健发展的重要障碍;“经济问题政治化”还十分严重,党派、团体的利益之争弱化了有效解决危机的能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既需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也要立足当前实际,在不断的变革中探索本国经济发展的良方。